VOL 3460股盈汇
“妈妈,这是我的好朋友!”
175cm的初中生老大指着路边骑童车的5岁小孩,一脸认真。
弟弟三宝翻个白眼:“他跟我玩我都嫌小!”
这一幕,是自闭症兄弟轩辕社交版图的缩影。从幼儿园的社交绝缘体,到小学开始社交意识开始萌芽,再到初中在同龄人群中遇冷……
当别人感叹自闭症孩子没有朋友时,这对星娃兄弟却意外开辟了新天地:向下社交、混迹小学部,成为小区的超级。
这对社牛兄弟如何用最纯粹的心,在弟弟的同学圈和小区低龄娃中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星球?
文/图| 三宝妈
家有3子,双胞胎哥哥轩辕患有自闭症
老三NT,比哥哥们小6岁
1米75的“孩子王”
傍晚带娃下楼到小区的广场玩,还没等出门的时候轩辕就开始打电话,自从他俩开始熟练应用电话手表之后,就不知道从哪里加了那么多好友,还都聊得特别好。
“晨晨我要下楼了!”
“尚尚出来玩啊?”
“你咋还没吃完饭?快点快点!”
“我在广场等你啊……”股盈汇
到广场后,他俩身边很快聚集了一大堆小朋友,目测年龄5-8岁不等,基本都在他俩胳肢窝以下的高度。
细听他们打招呼的方式都是极其平等和谐的,先商量玩啥,因为轩辕从家里拿来了足球,所以愉快地决定玩球;然后开始分组,中间还陆陆续续加入了几个新成员,很快组织起了一个10+人的小团队;再定好哪里算球门,怎么算得分……
于是,广场上出现了一幕奇观:两个身高177cm、体重140+斤的壮汉,带着一堆拖着鼻涕的小屁孩踢球打闹,兴高采烈……
我在旁边无事,默默回忆了一下这些年轩辕的交友历程,忽然觉得也是个很有趣可以记录的点。
从“社交绝缘体”到“被动社交”
和大多数谱系孩子一样,轩辕兄弟的核心障碍也是社交。
5岁前,他们几乎没有朋友,也毫无社交意愿。别说出去看到别的小朋友没有一起玩的意愿,就连他俩之间的沟通也基本上以打架为主,出门各走各的,凑在一起玩的时候寥寥无几,偶尔能隔着柱子躲个猫猫已经足够让人惊喜了。
幼儿园阶段,两人也没什么有意义的语言,偶尔说几句话都是重复两三个字,而且入园的前两年都有反复攻击他人的情况出现。
那个阶段就是不允许任何人过分靠近,小朋友碰他们一下他们就直接挠过去了,自我防卫意识过强,我们就跟着天天各种赔礼道歉。
当然,这个阶段他们也是没有朋友的。
学前班时,他俩勉强摆脱了“绝缘体”的状态。
我发现班里有个比他俩大几个月的班长,对他们特别照顾,做什么都带着他俩,各种指令也都耐心地告诉他们如何完成,这让我特别惊喜!
因为老师日常给他们灌输的就是“轩辕比你们年纪小,你们一定要多照顾他们。”于是班长就开始以照顾他们为己任,做得真是相当到位。
但那时候的轩辕,对这些都是没什么感觉的,所以虽然我觉得班长待他们极好,但他们实际上与这个孩子的互动不多,心里可能也不认为这是“朋友”。
小学阶段是一段比较轻松愉快的时光股盈汇。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游戏时间相对多一些,游戏的内容也是以追逐打闹为主,轩辕长得还算讨喜,性格也憨厚,因此在低年级段会有很多小朋友带他俩一起玩,以“照顾”他们的方式出现得比较多。
两个娃的性格也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:
比如老大的朋友多数都是男孩,一起疯一起闹的那种,而老二的身边则围满了女孩子,帮他系鞋带系红领巾,走路都要和他一起手牵手,生怕他丢了。
在我的观察里,他们应该是四五年级之后,才在情感和意识上开始分辨什么是朋友,什么是友谊,之前都是“被动社交”,别人带着我玩我就跟着一起玩,不主动不拒绝。
同龄社交遇冷,学会了向下社交
10岁之后,他们开始有了社交回应。
回家后会描述和XXX一起玩了,XXX给带了什么好吃的这种,一些同学的名字开始在他们口中频繁出现。
到六年级的时候,他们开始有了分离的伤感。
尤其是老二,给几个玩得比较好的女孩子都买了礼物,还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问我写了一封情谊满满的信。
大概表达的意思就是“希望我们能做一辈子的好朋友,你千万不要抛弃我……”看得人心里又是好笑又是酸楚。
本以为他们的社交会越来越顺,没想到,初中成了一道坎。
上初中之后,周边的环境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,首先是学业上的加重使得大多数的孩子没有了游戏时间,自然也就没办法和他们一起玩——现在初中孩子的课程真的太紧张了,前段时间还看到一篇《三联生活周刊》的文章,叫做《没有朋友的青春期》,看起来孤独是这个年龄段的普遍现象。
同时轩辕和同龄人心智上的差异也越发明显,大孩子之间交流的话题轩辕基本听不懂也参与不进去。
因此上初中之后,我们就很少听见他俩回来说同学的事情,看起来和所有人都不太熟,马上初三了,同班同学的名字都叫不全。
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,本来就是敏感的青春期,再没有朋友,会不会有心理上的问题,但发现对于两个“社牛”娃来说,这一切都不是事儿,因为他们学会了“向下社交”!
弟弟三宝上学了,每天都会回来分享他们同学中的几个淘气包都做了什么事儿,这极大地吸引了轩辕的注意,恰巧都在一个学校,于是他们开始在课间和午休的时间去小学部找弟弟的同学玩,很快就全部混成了好哥们,每天一起追跑打闹,其乐融融。
另外,在小区里他们最好的朋友也是弟弟同届不同班的一个9岁孩子。好到什么程度呢?除了平时经常约出去玩,几乎每天都要打半个小时电话,各种听不懂的话题哇啦哇啦说个没完没了,吃饭都不舍得挂。
在和对方的沟通中,他俩的词不达意、东拉西扯似乎都不是问题,聊什么都很开心,虽然有时候被他们吵得头疼,但看着他俩眉飞色舞地跟朋友分享游戏旅游美食,还是觉得很欣慰的。
弟弟:“他跟我玩我都嫌他小。”
昨晚接他们放学回家,路上碰到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孩子,骑着小小的自行车大喊:“轩轩辕辕~~”
我惊讶地回头,老大一本正经地对我说:“这是我的好朋友!”三宝翻了翻白眼,“他跟我玩我都嫌他小。”老二反驳:“他很好的,我们喜欢一起玩……”
说起老三,他目前和哥哥的关系是那种“口嫌体正直”的状态,就是经常会说哥哥:“太啰嗦了,太墨迹了,你们都说过几百遍了,别什么都问我!”
然后每天依然一放学就开始满屋找哥哥分享校园趣事,动不动骑在哥哥身上打滚,各种撩欠儿(东北话,大概意思就是没事去招惹别人),然后听哥哥吱哇乱叫,深以为乐。
不过,当哥哥跟其他人一起玩的时候,他反倒不怎么参与。
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就是哥哥们能够召唤来一大堆小朋友围着踢球捉迷藏,三宝自己孤孤单单地挂在单杠上晃悠,让他去跟哥哥们一起玩,他就拼命摇头:“我不想去,不想去……”
孩子的想法真是难以理解啊……
回想来时路,作为家长也很意外轩辕会长成这种“社牛”的性格——每次只要出去玩,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交一堆朋友回来(虽然都是小不点),颇有点梁山好汉那种“四海之内皆兄弟”的侠气。
作为星娃来说,大概也算特殊的一群,虽然受心智的影响朋友永远都是小不点,但一点不妨碍他们之间那种真诚质朴的交流,简单纯粹的快乐又有什么不好呢?
也许只有最干净的心灵才能碰撞出最闪亮的火花,最单纯的想法才能交到最贴心的朋友,孩子的包容性才是最强的。
在我们眼中,会觉得175的大个子混在120的孩子堆里有点突兀有点奇怪,但在孩子们的眼里,他们俩就是最好的大朋友啊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号立场。文章版权归「大米和小米」所有,未经许可,严禁复制、转载、篡改或再发布。本号长期征集线索/稿件,一经采用,稿费从优。提供线索/投稿请联系:contents@dmhxm.com。
富灯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