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配资台,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(下称“残特奥会”)跆拳道比赛在惠州开赛。
赛事背后,惠州全力护航。惠州体育馆完成了高标准的无障碍改造,273个志愿服务站点,785名志愿者在交通要道、商圈景点等地提供赛事咨询和便民服务,营造文明、有序、安全的观赛环境。
一场比赛,既是一次竞技盛会,也是展示城市发展的窗口。本届残特奥会,惠州联动科技、艺术与体育,让赛场内外充满人文底色,呈现有激情、有温度、有亮点的体育盛会。
开赛2天产生18枚金牌
赛场上,运动员身着护具、眼神坚定。面对强劲对手,有人顶住比分胶着的压力连续进攻,有人在落后时咬牙反击、逆转战局,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配资台
比赛首日,经过多轮激烈对抗,10个级别冠军出炉。在男子K44级别中,甘肃代表队马英虎、浙江代表队周应昊、山东代表队陈世赫、浙江代表队董德胡、山东代表队刘路东夺冠。在女子K44级别中,内蒙古代表队闫博、浙江代表队姚依楠、福建代表队汤琪、山东代表队邵倩和李羽洁获冠军。
“此次夺冠不容易,好在结果让自己满意。”在拿下女子K44级57公斤级金牌后,李羽洁语气沉稳,自信满满。只有24岁的她,却已经拥有8年的赛事经验,而这也是她第三次站上残特奥会的赛场。
9月11日,开赛第二天,产生8个级别冠军。在男子KP60级别中,江西代表队金坤、江苏代表队蔡海涛、山东代表队李世奇和黄俊凯夺冠;在女子KP60级别中,山东代表队徐晓虹、浙江代表队张海焱、甘肃代表队王兰兰、江西代表队许建玲获得冠军。
科技赋能场馆升级
作为此次赛事举办场地,惠州体育馆对比赛场馆、运动员通道、卫生间等均进行了高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,以科技赋能赛事。
针对视障人士,体育馆在主场馆观众、运动员、贵宾流线等关键节点增设语音提示装置,与物理盲道协同构建起“数字盲道”,视障人士无需依赖他人即可自主通行;针对肢残人士,体育馆开发了场馆无障碍通行小程序,方便肢残人士规划专属无障碍通行路线;针对聋哑人士,赛区开通远程手语服务,扫描专属二维码即可呼叫手语老师实时翻译。
走进体育馆,观众入口两侧设置了科技助残展区。展区内,肢体类辅具、假肢关节、助听器等设备整齐陈列,分类展示出行辅助、儿童康复、无障碍沟通等不同领域的助残器具,观众可通过近距离观察、亲身体验,了解各类辅具如何破解残疾人在生活、出行、沟通中的实际难题。
在赛会志愿服务方面,来自惠州学院的159名赛会志愿者,提供酒店接待、运动员辅助、反兴奋剂教育拓展助理、竞赛协助、引导咨询、秩序维护、观众服务等规范化、专业化服务,确保赛事顺利进行。在城市侧志愿服务方面,采用新设共建、就地转化、阵地融合等方式,充分盘活现有资源,在比赛场馆周边以及惠城区商圈景点、交通要道、党群服务中心等多场景设置273个志愿服务站点,785名志愿者开展赛事咨询、便民服务、交通劝导、应急救援等多样化服务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张国威
摄影:南方+记者 王昌辉
【作者】 张国威;王昌辉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配资台
富灯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